講師:張志湧行程設計、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行程設計、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1第一页,共三十一页。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領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領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2第二页,共三十一页。3第三页,共三十一页。登山環境登山環境路線分級路線分級登山教育推廣登山教育推廣知識技能與裝備知識技能與裝備行程設計行程設計4第四页,共三十一页。技術登山與健行登山傳統登山為一般健行,而技術登山則為冰、雪、岩、溪並非所有的技術登山均難於健行登山,只是技術登山的門檻高於健行登山而已技術登山涉及較精巧的技能,這些技能都有自成一系的難度分級體系;健行登山反而需要進一步區別分級因子技術登山與健行登山傳統登山為一般健行,而技術登山則為冰、雪、岩、溪並非所有的技術登山均難於健行登山,只是技術登山的門檻高於健行登山而已技術登山涉及較精巧的技能,這些技能都有自成一系的難度分級體系;健行登山反而需要進一步區別分級因子技術登山健行登山路線分級5第五页,共三十一页。健行登山分級考量因子海拔高度路況天數體力負荷程度健行登山分級考量因子海拔高度路況天數體力負荷程度環境客觀因素環境客觀因素行程設計因素行程設計因素6第六页,共三十一页。海拔高度人體生理限制高海拔地區具有高山症之潛在危險因子草原坡無遮蔽的地形,使健行者難以對抗惡劣的氣候高山的低溫容易發生失溫的情況海拔高度人體生理限制高海拔地區具有高山症之潛在危險因子草原坡無遮蔽的地形,使健行者難以對抗惡劣的氣候高山的低溫容易發生失溫的情況7第七页,共三十一页。路況路況級別指標設施路跡狀況地形次級植被路線範例一指標設施人工鋪面(無須考慮)不需砍路北市四獸山步道二指標設施部分路段有棧道設施(無須考慮)不需砍路玉山主峰步道三路條路跡清楚的泥路山徑(無須考慮)不需砍路南一段四a僅有少數路條局部路跡不清楚的泥路山徑稜線山徑需砍路北縣大礁溪山縱走阿玉山四b非稜線山徑五a刀砍號大部分路跡不清楚或無路跡稜線山徑需砍路卓社大山西稜五b非稜線山徑中之線警備道(古道)8第八页,共三十一页。天數二天以上的健行則必須具備山野宿營的能力~登山入門的關鍵技能目前國內健行登山的天數大多在12天以內,分為:單天、短程(2-4天)、長程(5-8天)、超長程(8-12天)四類12天以上的健行,均屬特殊連走天數二天以上的健行則必須具備山野宿營的能力~登山入門的關鍵技能目前國內健行登山的天數大多在12天以內,分為:單天、短程(2-4天)、長程(5-8天)、超長程(8-12天)四類12天以上的健行,均屬特殊連走9第九页,共三十一页。體力負荷程度需考慮活動的起訖時間,以及爬升高度與行進速率行進速率往往與路況指標有關,通常會參考標準時程的時間與天數,所以本項指標不考慮行進速率起訖時間約早上5~7點出發,為避免摸黑,故下午4點前結束,大休息的時間大約在上午11點,假設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那上午步程時間約4~6小時,下午則約3.5小時,所以一天的步程最多應在9.5小時內,半天的步程應在6小時內單日爬升高度大致可以分為600m以內、600~1,000m與1,000m以上體力負荷程度需考慮活動的起訖時間,以及爬升高度與行進速率行進速率往往與路況指標有關,通常會參考標準時程的時間與天數,所以本項指標不考慮行進速率起訖時間約早上5~7點出發,為避免摸黑,故下午4點前結束,大休息的時間大約在上午11點,假設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那上午步程時間約4~6小時,下午則約3.5小時,所以一天的步程最多應在9.5小時內,半天的步程應在6小時內單日爬升高度大致可以分為600m以內、600~1,000m與1,000m以上10第十页,共三十一页。健行登山分級架構難度分級•指標對應的是登山者的技術能力,越高的級別必須要以較高的能力去面對,出發前領隊必須考量隊伍的整體能力,是否足以應付該級別的難度。體力分級•檢視隊員的體能是否能勝任,若落差太大,則必須考量加強訓練或者放棄入山,也可以調整行程設計以降低級別。健行登山分級架構難度分級•指標對應的是登山者的技術能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