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基础)第一页,共六十九页。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基础§1XAFS理论基础1.X射线吸收与荧光2.XAFS原理§2XAFS实验3.实验要素及方法综述4.BL14B-XAFS光束线5.透射XAFS实验系统及实验要点6.LYTLE荧光电离室原理及实验要点7.固体阵列探测器原理及使用要点8.透射及荧光两种实验方法总结9.基于XAFS的相关实验方法§3XAFS谱的数据处理10.提取EXAFS信号Χ(k)11.拟合求取结构参数12.XANES的解释13.XAFS数据处理软件第二页,共六十九页。§1XAFS理论基础第三页,共六十九页。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包括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EXAFS是指吸收系数在吸收边高能侧约30~1000eV范围出现的振荡,XANES是指吸收边附近约50eV范围内的精细结构。XAFS是研究物质局域结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什么是XAFSXAFS是一种利用同步辐射技术发展起来的结构分析方法。XAFS信号是由于吸收原子周围的近程结构决定的,因而它提供的是小范围内原子簇结构的信息,包括电子结构与几何结构。由于他与长程有序无关,因而它不像X射线衍射,必须用晶体做样品,他可以使用结晶体,也可以是非结晶体,可以使用固体,也可以使用液体,甚至是气体,他可以用单一的物相,也可以使混合物等等,这一可测试样品的广泛性决定了他适用范围特别广大。。XAFS给出什么信息?吸收边边前结构扩展边FeO吸收谱第四页,共六十九页。X射线通过光电效应被物质吸收吸收发生条件:入射光子能量hv大于原子某个特定内壳层束缚能E0吸收过程:入射光子则被吸收(湮灭)其能量E全部转移给该内壳层的一个电子,该电子被弹出该壳层,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具有动能E动=hv-E0原子内壳层形成电子空缺,原子处于激发态X射线吸收机制-微观过程XAFS形成机制---X射线吸收与荧光第五页,共六十九页。原子的激发态通常在吸收后数个飞秒内消失,这一过程称为退激发。退激发不影响X射线吸收过程。退激发有两种机制:X射线荧光发射及俄歇效应;X射线荧光发射:即能量较高的内壳层电子填补了较深层次的内壳层空位,同时发射出特定能量的X射线,称为X射线荧光。荧光的能量是由原子种类以及电子跃迁的能级决定的。举例而言荧光发射机制(微观)及宏观现象样品受X射线激发,发射荧光。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可以显示样品受激发产生的谱。特定元素发射的荧光在能谱上表现为一组能量确定的谱线第六页,共六十九页。俄歇效应:其中内壳层某个电子从较高的能级落到低能级后,同一能级的另一个电子被射入连续区;在大于2keV的硬X射线能区,X射线荧光发生的几率大于俄歇效应;在较低能区,俄歇过程会占主导地位。无论是荧光或是俄歇电子发射,其强度都与该物质吸收的几率成正比,因而这两种过程都可以用于测量吸收系数μ,其中荧光方法更为常见。俄歇效应机制-微观过程第七页,共六十九页。一束能量为E的单能X光束I0入射到厚度为t的样品,经过样品的吸收,出射光束的强度I;入射、出射光束的强度遵从关系:µ-吸收系数,表征X射线被样品吸收的几率;µ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与样品密度,原子序数(Z),原子质量(A),X射线能量相关(E)µ对组成样品的元素(Z)非常敏感,当元素确定,µ(E)~E,吸收系数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为一条单调下降的曲线,可用Victoreen公式描述:当能量等于原子内壳层K,L能级的束缚能时,µ值不连续,发生突跳,叫吸收边。43)(DCX射线吸收系数第八页,共六十九页。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应用透射模式或荧光模式,都可以测量吸收系数。透射测量模式,吸收系数为:由于荧光发射强度与该物质吸收的几率成正比,也即与吸收系数成正比,因而对于荧光测量模式,吸收系数可表示为:无论采用何种测量模式,通过测量相关的X射线的强度,即可获得吸收系数。由前述可知,吸收系数是光子能量的函数,用μ(E)表示。在不同的能量点采集X射线的强度,即可得到μ(E)曲线。IIE/log00/IIEf吸收系数测量第九页,共六十九页。XAFSEXAFS是指吸收系数在吸收边高能侧约50~1000eV范围出现的振荡。实验表明,对于孤立的原子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