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G101-X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应用技术讲座第一页,共十五页。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qlchen@sdu.edu.cn第二页,共十五页。讲座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答复问题第三页,共十五页。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1)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2)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效应(内力与变形)问题•(3)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第四页,共十五页。•——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第五页,共十五页。关于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理论板块、(2)规范规程板块、(3)技术规则板块、(4)技术措施板块、(5)技术监督板块•概念:•理论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技术规则板块——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发行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措施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技术监督板块——主要进行材料、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监督第六页,共十五页。•现状:•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教科书滞后)——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规范规程板块——由于我国采取追踪、引进国外技术的路子——现阶段奇怪地走在最前沿——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因错位——失误属自然结果或属正常现象•技术规则板块——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及细化——具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设计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详图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技术措施板块——在我国比较成熟——主要用于工程界——在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以外•技术监督板块——属新兴板块——由设计审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行使职责第七页,共十五页。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极适合研究工程技术•虽如此,但却忽略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历史上,中国人过早地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义(讲究“意会”、“领悟”)/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推理往往没有明确的过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错误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正是基于形而上学才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定理•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平法的规则化,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和结构构造的规则化第八页,共十五页。平法基本原理(1)•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相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