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育对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摘要]:初中科学是中考必考的学科,深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小学从过去的“自然”、“常识”到现在的科学,虽然也进行了课程改革,但并未真正引起学生特别是家长的重视,也就使得小学科学启蒙教育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兴趣、科学素养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呈现较大的差距,给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困难。本人就针对这一现状,越来越觉得中小学科学的教学如何做到很好的衔接,如何做好科学启蒙教育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缓。[关键词]:启蒙教育科学兴趣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和中学科学教学要求“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就是要强调课程设置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连续性”就是强调课程中各学段的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有各自的内容但又相互联系,从而使知识不断地深化、巩固,产生累积效应。本人几年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体会到:七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知识与课程标准差距较大,而且个体差异特别明显。这给初中科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我对所教的初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教学的衔接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是本人的一些观点及建议:一、大力倡导小学科学的启蒙教育,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小学科学启蒙教育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为初中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决策能力,主要包括:兴趣、方法、知识和精神四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可是现在有的小学科学的教学并非是专职的科学教师,而是其他老师兼教,科学课中开展的实验、动手操作也不多,而且在七年级的学生中调查得知,真正喜欢科学的学生几乎不到百分之三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小学科学在学生和家长眼里还意识地被定位为副科,普遍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我们应大力倡导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二、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衔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为培养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几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60所师范院校开设本科层次的科学教育专业,开始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据说,小学一年级有望开设科学课。这些政策在开始变革,但还不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说明政策变革的力度还不够大。因此,在人们的意识里,过去的传统习惯仍然制约着人们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其实,小学生学习科学是最好的时期,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75年前就在《儿童科学教育》(1932)的演讲中从普及科学教育的高度告诫国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上发生兴趣。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来。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三、把握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行小学科学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科学课内容超出研究自然的领域,它不光将综合以前的自然与劳动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倡并引导教师运用灵活多变、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从培养兴趣着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其次,从营造氛围着手,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