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杜甫执教者:李芳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就是指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绝句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五言律诗。走近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肃宗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他年轻时曾两度漫游中国,后来在长安生活了十年,穷困潦倒,晚年又在夔(kuí)州等地居住了一段时期。后来携带全家出蜀,病死在去湘江途中。•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长期与下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安史之乱中看到了许多国破后的惨象。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广阔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座高峰。现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点字音潜qián径jìng润rùn重zhòng节奏划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题:春夜喜雨•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因何而喜呢?•因雨而喜。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你们看一样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他们因雨而思,因雨而愁,因雨而苦。那杜甫为何因雨而喜呢?写作背景和思想基础:•(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着流亡生活。如今,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他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如果说前者是小“喜”,那后者就是大“喜”!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吧。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懂事、知心、善解人意)3、它知道农民播种,万物复苏、生长都需要雨水滋润,所以就下起来了,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1、大家能读懂诗中所写的这一场雨吗?这是一场——2、为什么说它及时?及时雨春天农民播种,万物复苏、生长都需要雨水滋润,恰好在这个时候下雨,所以是及时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节:节令,节气。当:正当、正值。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无声:“细”是什么样的?“无声”又说明什么?潜入夜:下的时候是无声的,来的时候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它是有心来润物,却无心让人发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