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小河中心学校张丽一、教材依据《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二、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因素,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⑶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2、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⑵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⑶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读激情,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五、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六、教具准备地球知识的资料。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课件七、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二)熟读课文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3)教师先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