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的最好途径之一。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体裁中最谨严、最纯粹、最精微的一种,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部分,那就是故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1928年生。年生。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东和西南一带,19491949年年55月去香月去香港,次年港,次年55月迁居台湾。余光中月迁居台湾。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主义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瓜》、《灵河》、《石室之死》等。等。《乡愁》的创作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思考一: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思考二: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思考三: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邮票:邮票:船票:船票:坟墓:坟墓:海峡:海峡: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失去母亲的痛楚。失去母亲的痛楚。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是更痛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