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是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教授这首词时,可抓住其抒写愁思的特点,利用网络环境,采取多媒体手段,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3、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教学设想:首先,利用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鉴赏本词,培养学生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阅读一般诗歌的能力,但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知思路容易,明思想难;知局部容易,观全文难。这些高一学生有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够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的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师: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和闺愁;今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1(多媒体显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的《声声慢》)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1、点击网页“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2、让生齐读课文,把握词眼。——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品味语言,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三、精读课文,品析鉴赏。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的?——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生展示网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