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街道中心学校2016年网络培训实施方案一、研修目标(一)整体设计依据教育部项目指南,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方案要求,基于区域发展要求和校本研修需求,统筹设计。以服务校本为宗旨,以区域“造血”为目标,以同步推进为机制,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做好分层选学,做实众筹智慧,做出常态研修,形成项目有效实施与区域师资素质提升双进双赢局面。(二)总体目标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有提升2.学校日常教学有改进3.网络研修支持校本研修有常态4.区域支持服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有体系(三)2016年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解惑——师德修养重践行】聚焦教师身心健康,感悟身边同伴的师德事迹,欣赏自身践行师德的所做所为,加深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策略,澄清认识,解析困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师德行为,能够说说身边同伴和自己的故事。【化难——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生学习(幼儿保教)难点,在2015年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以学定教内涵,能够运用重难点学习指1导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能够提交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补缺——学科知识补缺差】聚焦教非所学教师的需求,结合所教学科教学实际,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能——信息技术能应用】聚焦学科教学(幼儿保教)与信息技术融合,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重难点讲解微课。【关爱——留守儿童送关爱】聚焦留守儿童教育需求,把握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研习案例,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和个性化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情感孤独、行为不良、学习困难、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会学——校本研修长技能】聚焦常态化校本研修需求,结合日常教研实际,掌握课例研究技能。2.学校发展目标【建设团队】整合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提升校级培训团队的校本研修管理力和指导力。【建立机制】以实施本项目为契机,整校进入,全员参训,完善网络研修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常态研修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生成资源】初步建立校本研修生成性资源库,聚合一批学科重难点教学讲解微课、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微课及相关资源。3.区域发展目标【强“园丁”】建一支“三结合”研修指导团队。打造一支由教研员、2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组成的研修指导团队,为各小学提供业务、行政“双支持”。教研员负责教研活动评价支持,骨干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学校领导提供行政支持。【自“灌溉”】建一套“三个一”本土学习资源:一本校本研修问题解决案例集、一个学科交流论坛、一个本土生成性资源库,将静态的资源变为可复用、能辐射的动态资源。二、研修主题(一)主题安排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解难妙招。(二)预期成果每位学员提交一个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微课每个小学提交一套重难点解决妙招精品微课集锦(每个学科至少一个微课)每个坊提交一套重难点解决妙招精品微课集锦(微课数不少于本坊学员总数的5%)三、研修对象本项目面向金龙街道所属6所小学教师64人。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金龙街道中心学校“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3项目负责人:王吉生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校长项目管理员:陈家明金龙街道中心学校副校长李红维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室主任龚蔡华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员学校管理员:李俊新海小学教导主任李卫东玉光小学教导主任何正平大营小学教导主任张琼莲轩家小学教导主任王丽花金龙小学教导主任陈金姝桃园小学教导主任2.研修学科工作坊主金龙街道中心学校语文品德:李红维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室主任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数学科学:龚蔡华金龙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员(二)职责任务1、管理员职责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制定本校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项目实施方案,形成本校的研修规划。建立学校研修制度。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包括组织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办法等。保障学校研修条件,提供研修活动经费,科学合理安排人员、场地、设施、设备及时间。4组织本校研修活动。组建本校研修团队及指导团队,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组织本校参训教师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