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题名称蜀道难科目语文年级高二适用班级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3、把握诗歌主旨、寓意。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诗歌主旨和寓意。3、品味作者热烈奔放的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感知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主旨、寓意。难点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环节1导入新课1、以“诗仙”名称的得来导入《蜀道难》: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1、请学生谈“诗仙”名称的由来2、听教师讲,顺势导入《蜀道难》。1、激发学生学习《蜀道难》的兴趣。环节2作者及背景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1、随着教师的讲解,回顾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了解本诗写作背景。1、把握作者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便于把握作品主旨、寓意和艺术手法。1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他和杜甫齐名,被称为“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认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如课文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742年正月之至756年7月)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国家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环节3读准字音1、抽学生读关键字词。2、抽学生朗读课文。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萦绕(yíng)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峥嵘(zhēngróng)抚膺(yīng)巉岩1、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读关键字词和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掌握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意境美以及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2(chán)飞湍(tuān)咨嗟(zījiē)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ǔn)环节4疏通文句1、提出要求,巡视点拨。2、重点难点考点提示强调。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跃,横着飞过去。巅,顶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