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部门出现了抓转变,促转型的良好态势,党的组织工作正在实现由经验向科学的重大转型。如何更好地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要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以科学思维谋划组织工作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思维去谋划,组织工作才有效益和生命力。一个时期以来,在不少组工干部大脑中程度不一的出现了一些不良思维。一是只“务虚”的陈旧思维。组织部门抓党建、干部、人才工作和党的中心活动,好像就是写几篇文章,出几个点子,用几个干部,耍几下嘴皮,不象经济工作那样有抓手,有效益,好考核,吹糠见米。二是讲“服从”的定势思维。讲服从,是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带头讲服从,更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我们错把“盲从”当服从,干什么都等上级安排,等领导指示,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循规蹈矩,不越雷池。连干部日常考察等一些本属于本职业务范畴可以自主安排的工作,也不敢照常进行,要听领导发话,看领导眼色,以致工作中常常出现自乱阵脚的忙乱现象。三是凭“经验”的惯性思维。认为只要自身建设出些点子,心得体会党建工作出些影响,干部工作不出问题,在上级组织部门有影响,在领导心中有地位即可。遇事翻本本,查资料,找政策,凭经验,凭印象,看过去是怎么办的,别人是怎么干的,外地是怎么搞的,较少有自己新的思路和办法。四是靠“权威”的常态思维。以为组织部门位高权重,组工干部养尊处优,工作推行力强,说话办事还灵。有时就出现了不顾工作思路的正确度,材料文件的严谨度,工作推行的难易度,工作措施的可行度,基层群众的认可度,而凭借权威,一脸严肃,一个会议,一纸文件,一声令下,就强势起动,强力推进的情况,让人敢怒不敢言,口服心不服。这些,既严重影响了党的组工干部,也损害了组织部的部门形象,阻碍了组织工作科学化进程。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全第1页共5页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组织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去推进,这实际上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并始终坚持:组织工作既要“务虚”,更要“务实”;既要“服从”,更要“服务”;既要“有位”,更要“有为”;既要“严肃”,更要“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工作理念,要围绕“搞服务、树品牌、求效益、出水平”的思路和目标,去谋划指导推动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科学发展。二、要坚持用科学规律规范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政策和程序性很强,需要认真加以规范,形成蓝本和模式,增强操作性和指导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它同其它工作和事物一样,同样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工作总结其规律外化为我们通过认真摸索、实践、分析、总结出的带经验性、制度(政策、机制)性和程序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做组织工作,既要重经验,更要重制度和程序。制度和程序是看得见的公正,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要认真总结经验。组织工作由经验到科学的转变转型,首要的是先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无从谈起。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各项具体工作,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创新方法,狠抓落实了,都可以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河南XX县区的“四议两公开”,湖南XX县区的“到户工作法”,就是基层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新鲜经验,都被中组部在全国推介,这对各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要认真坚守制度。制度带根本性。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良性发展,持久运行必须靠制度作保证。一是坚持好。对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三会一课”制度,干部管理中的轮岗、交流、回避制度,自身建设中的谈心谈话、学习考察等好制度,就应当认真坚持,不断章取义,不朝令夕改,不为我所用。二是修订好。对有些与形势发展变化明显不适应的制度就要认真研究和修订,该废止的还必须立即废止。如现行的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就是党的十七大后,中组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在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基础上做了重大修改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