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的四种有效方法摘要:心理学上的一些现象一旦被用于生产实践,便会发挥独特而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缓和、自我求证、抬高目标和间歇刺激作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对自我和对他人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方法。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人的行为是外显的。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内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调适的方法,目的就是运用心理活动的规律,调节控制行为,搞好人际关系,指导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环境适应环境。心理缓和、自我求证、抬高目标和间歇刺激等作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方法,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一、心理缓和法知觉中,感觉他人的时候会有一种倾向,就是乐于从自己的出发点去假设别人,用自己的好恶来推断别人。行为者往往认为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也就是将自己的需要、情感等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行为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观察对象更象自己。1993年,在我国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一个歹徒名叫王树刚,他运用心理缓和的现象顺利地躲过了机场的安全检查,把手枪带上飞机,并实现了劫机。这个王树刚是怎样做的呢?他准备了一盒饼干,下面放了一把手枪,再放了一层饼干,然后在上面放了一把手枪式的打火机,上面又搁了一层饼干。当通过机场的检查装置时,马上就被检测出来了,并且被安全检查人员发现。但是,王树刚不但不紧张,而且主动把手枪式的打火机拿出来对安检小姐看,并且说,这只是一个手枪式的打火机而已,他特别喜欢它,想带到国外去。安检小姐当然拒绝了,说打火机也不行,凡是手枪类的打火机、模型都是不行的。王树刚为此跟检查的小姐吵了起来。这时,等待检查的人越来越多,安检小姐也非常着急,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王树刚看出安检小姐着急的表情之后说:你要留下这个手枪式打火机也可以你要给我打一个条子。安检小姐说:打条子就打条子。安检小姐打完条子后,王树刚马上就窜上了飞机。这么一紧张,安检小姐就忘了再让王树刚过一次检查的安全门,这样他就顺利的登上了飞机,并且把枪也带上了飞机。心理缓和现象虽然为大家所熟知,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像在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的时候,有个人上来问你“几点了?”你告诉对方是几点的时候,对方却强调说“真的是这个点吗?”你又很认真的告诉他说:“是这个点儿,你看你看,车站的大钟表和我的时间一样。”此时,这个人会很高兴地对你说“谢谢了”。然后很快地走了。当你觉得终于完成了告诉他几点的任务的时候低头一看才发现你的皮包不见了。这就是心理缓和的作用。心理缓和常运用于文化艺术活动中。魔术师表演节目时常常利用心理缓和。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当你在注意扇子的时候,他低下的小动作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我们经常看香港的一些电影,两伙黑帮在火并的时候,黑帮的老大总是把一支枪藏在隐蔽的地方,把另一支枪藏在表面的地方,一进对方腹地的时候主动交出藏在表面的枪,结果对方就忘了搜他藏在里面的枪。结果在关键时刻就排上了用场。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心理缓和。比方,孩子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马上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向另外一个方向,说:“好,来买这个东西,你是要还是不要?”孩子多半就不会哭闹,就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了。利用心缓和可以排除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比方说,有的人失恋了,失恋后他可以去旅游,在大自然这种新的环境之下,需要去适应的时候,他就会忘记许多感情上的困扰。有一个人曾经用了这招,当然这招是不太好的,开着车,因为他没有安检的标志,警察马上招手让他停下来,他非常听话的把车停到路边,警察看见他把车停下就去查另一辆车的时候,他一踩油门马上就跑了。警察也忘了看他的车号了,尽管他没有安检标志却屡屡跑掉。心理缓和也适应于我们日常的领导活动中。假如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干部,一个领导,怎样利用这种紧张缓和的现象,来处理一些应急的事件呢?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可操作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