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导入的方法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的方法要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自身素质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以促使教学“三要素”产生合力,获得最佳的导入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导入类型:(一)一般数学课的导入1.以旧引新法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大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而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2.类比迁移法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以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3.游戏导入法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游戏导入法与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游戏的过程既能说明或启迪一个科学道理,又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很利于儿童吸收。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1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新栽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有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为之一振。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老师都能立即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这下可好了,争先恐后说了一大堆数字,但都难不倒老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一口气就能说出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游戏手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参加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通过游戏导入,使儿童乐学。4.谜语导入法谜语导入是教师让学生猜谜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谜语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谜语的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师:上新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生:台历、扯历……师:好,撕一张就过了一天,全撕完了就过了一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这样的开讲形象、生动、有趣,训练了逻辑思维,但在编数学谜语时,要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管用,才有印象,不易忘记。5.悬念导入法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