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儿女手拉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了解其他各民族,树立理解、尊重、友爱的民族情感。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知识: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学情分析从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于“各民族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手足情”的了解,许多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如何让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真正理解“共同创造”和体会“民族手足情”,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情感的激发,来提高他们的认识。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课外获取相关信息有一定难度。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这些都可能是农村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问题,需要教师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的团结。教学难点是进一步树立学生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的民族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可通过大量鲜活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各民族人民灿烂的文化成果和杰出人物等资料的展现,让学生懂得在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在寻找“民族之星”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体会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友好合作源远流长,同时,启发学生了解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再次深刻体会民族团结手足情的含义。小论坛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我国政府为了尊重和关爱少数民族发1/4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学生明白每一个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携手共同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教学难点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的共同创造的成果、杰出人物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调查中华民族家庭中的杰出儿女(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的相关资料,了解身边不同民族人们的职业和生活情况。调查各级人民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行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话题“共同创造我们的祖国”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民族团结手足情”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共同创造中华文明1.[出示图片:物质文明贡献]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从上面的介绍中你明白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你们还知道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吗?2.[出示图片:精神文明贡献]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民族特色的物产和文学作品呢?你喜欢吗?为什么?小结: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板书: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多彩的民族特色,丰富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2/4活动二优秀的中华儿女1.[播放课件: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呢?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小结: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英雄豪杰、科学家、文学家……2.制作光荣卡。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个少数民族之星榜,把所知道的知名的,或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地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人物写在榜上,再讲讲他们的故事。总结:历史上为祖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各族儿女还有很多。今天,在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民族之星。少数民族同胞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