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22页例3及做一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使学生在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法与学法引导法观察法、归纳推理法教具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三个要素()、()、()。二、导读自学:(自学书P22页例三内容)1、观察台风大致路径图,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方向移动了()km,然后改变方向,向()偏(),()°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偏(),()°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2、第一次移动是以()为观测点进行观察的,第三次移动是以()为观测点进行观察的。3、注意: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三、课前检测:根据小红从家到书店的乘车路线填写下表。方向路程小红家→超市超市→俱乐部俱乐部→广场广场→体育馆通过这个练习,复习三方面内容:1.在平面图中,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2.方向的相对性;3.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为下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图做准备。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变了,随之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体育馆→书店四、当堂训练: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妈妈上班的路线图。妈妈从家出发向正北方向走了200米到达路口A,然后又向正东方向走了300米到达路口B,再向北偏东45°方向走400米到达路口C,又向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米到达路口D,最后向正西方向走了200米到达单位。五、拓展延伸:一辆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南35°方向行驶6千米后,有向东偏南30°方向行驶15千米,最后向南行驶6千米到达终点站。①根据上面的描述,把汽车行驶的路线画出来。②根据线路图说一说返回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了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查漏补缺,再次体会、理解“参照点变了,移动方向和距离也随之变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