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本单元标题: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授课班级09工商1,2,3,4上课时间6周10月日第节上课地占八、周月日第节教学目的了解总量指标的种类、计量单位、特别弄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征与区别;熟练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尤其是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注意理解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并且明确为什么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结合的运用。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和区分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重占八、、难占八、、及解重点:(一)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2•总量指标的分类(二)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概念、作用;2.相对指标的分类及计算方法(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运用的原则难点:相对指标的计算。解决办法:练习参考资料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框架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要内容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意义(划分类型、研究结构、分析)、方法(品质分组、数量分组)数量分组: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分布数列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二)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2.价值单位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3.劳动量单位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三)作用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状况的数量的指标,如:人口数、房屋的居住面积,企业数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a.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则无意义。b同类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则没有这种关系。c.时期指标数值是经常登记取得,时点指标不是。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决定了统计处理与应用上的不同,在运用时期和时点指标时,注意同一指标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则总量指标的性质也不同,如:年末人口数和年初人口数是时点指标,但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人口净增数则为时期指标。3.按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划分为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讲了。第二节相对量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意义统计中,数字的作用在于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为统计之母”是有道理的,孤立的数字,不进行任何比较分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此,对事物进行判断、鉴别和比较,就要借助于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表现形式一般为倍数或系数(以1作为对比基础),成数(以10作为对比基础),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