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虞姬乡中心小学:余冬梅教学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教学重难点: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品味引导法情景分析法教学过程:一、看图揭诗题,了解作者背景1.提问:孩子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冬季)2.是的,我们刚刚步入冬季,那么想到冬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呢,修饰冬季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雪纷纷、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气逼人…)3.那么老师这也有一副冬季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景点呢?(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反馈)4.由图片导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由此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2.介绍高适和董大。)6.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学生自学)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句诗。(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生谈)。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同学们再来读题。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5.自由读。6.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