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永兴中学樊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了解黄河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源头景观黄河源头景观走近黄河走近黄河黄河上游景黄河上游景观观黄河中游景观黄河中游景观陕西潼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导入课文导入课文•作者光未然简介•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师。•谱曲者冼星海简介:•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作者简介创作背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读准字音:磅礴(páng)(bó)澎湃(péng)(pài)气魄(pò)高山之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ŭ)浊流(zhuó)屏障(zhàng)山巅:山顶。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哺育:喂养。九曲连环: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现在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解释词语:诗歌朗诵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激昂、雄健、悲壮朗读朗读指导: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劈”等。3、“啊”读时应深沉,声音稍微延长。“黄河”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4、“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自由朗读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整体感知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主体望黄河望黄河————颂黄河颂黄河尾声尾声学习黄河精神学习黄河精神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朗诵词朗诵词--------序曲序曲内容探究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它领起了哪些内容?望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望)(掀)(结)(奔)(劈)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