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二次备课教学内容:P32及练习六第1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应用题。2、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明白应用题每步求出的是什么。3、分析解题思路,激发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补充条件。音乐兴趣小组有女生18人,,音乐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说:这一道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音乐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一共多少人,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女生18人。)还差什么条件?(男生有几人。)你能补充条件,让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吗?学生补充条件,教师引导,再根据学生给出的条件,列式解答。2.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习的应用题.一般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所求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我们就无法解决,这时我们要先找到另一个已知条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l)(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春天到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野外写生,看图,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2)教师出示问题: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两个已知条件: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解决两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解决问题。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教师课件演示,将第二个问题虚化。)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你能解决吗?怎样列式?指名回答: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男生人数是14-5=9(人)。我们刚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课件出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哪个条件题目直接告诉我们了?(女生的人数,14人。)另一个需要的条件是男生的人数,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9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第一个问题。)我们先前已经求出了男生是9人,现在你能求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9+14=23(人)。]这里的9表示什么?(男生人数。)14表示什么?(女生人数。)指名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把所得的男生9人,代到题目中,是不是比女生少5人,和女生人数加起来,看看是不是23人。)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有联系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结果要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三、练习提升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它有两个问题,要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把求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求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应用题,叫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男生:14-5=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