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的教学设计案例兴盛小学于长春讲述诗歌写作背景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教材分析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富哲理的诗文,在读诗的韵味上,情感渗透方面仍需教师指导。远程教育资源分析选择小学频道中的课程资源中的古代诗词来辅助教学。设计理念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是一种的教育和情感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初读---细读---品读----研读)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展示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用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意,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中再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二、以读为主,品味诗韵1.初读(1)齐读(2)启发学生评一评刚才的朗读。(3)播放朗读资源,听字音,听节奏。(4)再次放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2、细读(1)一首古诗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播放视频画面。(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3、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做客。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生:即使桃花潭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