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四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3、能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一二自然段。能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心情怎样,就怎么做了”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重难点:1、识字,写字。2、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过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示小猴子图﹚,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在这只小猴子身上发生过许多小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小猴子的故事。﹙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那么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呢?﹚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1、指名段读,纠正字音。2、认读生字﹙谁能当小老师领读?2~3人,齐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并组词,抢读。观察这些生字,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学生自由说﹚四、指导学习一、二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谁来读第二句话?看图,玉米结得大不大?多不多?谁能用一个词来说明?“结”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怎样?如果不用“非常”这个词,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小猴子这么高兴,他是怎么做的?谁能用动作来演示“掰和扛”?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小猴子来到那里,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小猴子扛着玉米高高兴兴的往前走,走着走着他又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2、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谁能简单说说小猴子来到那里,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怎么做的?)哪个词语说明桃子长得好?看图,满树的桃子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演示“扔和摘”?小猴子为什么要把玉米扔了去摘桃子?五、指导书写:看黑板,你还认识这些字吗?(齐读)要认识的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要写的字你们能把它们写好吗?(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写的字最棒!)按格式依次指导:块、非、常、往(生书空、描红、仿写)六、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七、板书:18、小猴子下山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