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致女儿的信 (3)VIP免费

致女儿的信 (3)_第1页
1/15
致女儿的信 (3)_第2页
2/15
致女儿的信 (3)_第3页
3/15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2.初读课文,注音或解释。(1)准确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一抔()忐忑()伫立()凝视()曙光()勃然大怒()迷惑不解()怒不可遏()无与伦()比yǎnchàtǎntèsuìníngpóubóèzhùshǔhuòlún(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真谛:化为乌有:无与伦比:心神不安。逐渐增多或增广。愤怒之极,不可遏制。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没有能比得上的。探究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解答女儿问题:什么是爱情?合作探究2.作者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回答女儿问题的?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回答女儿问题的。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合作探究3.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合作探究1.本文是文学大家的作品,用故事来阐释抽象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将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明白,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易于接受。写法探究2.本文在构思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前有暗示,后有点睛。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合作探究层层推进,起伏有致。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拓展迁移•搜集有关爱情的古诗词名言。•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3.爱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爱情是最真切的。——丁尼生•4.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莎士比亚致女儿的信一年后爱情五十年后忠诚又过三年心灵的追念真爱无价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致女儿的信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