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兰和说课稿有余数的除法VIP免费

黄兰和说课稿有余数的除法_第1页
1/2
黄兰和说课稿有余数的除法_第2页
2/2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黄兰和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3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该内容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3、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究、讨论、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去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平均分,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1.想一想,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如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么摆?引导学生根据其中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锚桩”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二:探究新知。这一块的学习内容,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1、摆一摆。让小朋友在小组内按2根摆一份,有10根小棒可以几份?如果按3根摆一份,有10根小棒可以几份呢?把小棒和活动单发给学生,并把摆的结果用除法算式写在活动单上。【这个环节我先指导学生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根小棒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2、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摆得的结果,并认真观察上面这些余数的除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3、写一写。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以上三点都是为教学例1做的准备,教学例1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4、分层练习,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做一做的第1题,这题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第二道是做一做的第2题,这题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异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最后,我让学生说说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数。四:反思小结: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整节课,从摆小棒和摆草莓(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说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分完后有剩余10÷2=5(份)10÷3=3(份)……1(根)6÷2=3(盘)7÷2=3(盘)……1(个)余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兰和说课稿有余数的除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