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1页
1/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2页
2/2
教学设计24河中石兽第一课时_语文_初中_于桂金_370983070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流利诵读课文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的手中有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内,哪一杯水会先结冰呢?生:冷水生:热水生:两杯水同时结冰师:实践证明,热水的杯子会先结冰,同学们是不是很惊讶?这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名学生发现,又称为姆佩巴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字《河中石兽》,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二)走近作者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文章,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纪昀呢?(生答)师:这是我搜集的有关纪昀的资料,大家看一下。(课件展示)(三)预习检测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下发导学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效果。(课件展示)(四)自由朗读对于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朗读时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来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三个问题1.大声朗读课文,注音读音和朗读节奏2.读出文章语气语调3.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师: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朗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多人齐读。(学生展示读)先学生评价,教师总结(五)疏通文意师:对于一篇文言文,仅仅阅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疏通文意。下面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并标注出疑难词句,先自己翻译然后小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学生展示翻译,同时教师出示课件)师:现在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还有没有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地方?(六)课堂检测1.解释加点字词(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亦颠乎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4.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