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文学习、名著研读、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案例来自教学实践,为理论探析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必然引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而终极目标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并使学生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整合信息素养创新人格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自然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时代的高中生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熟练的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果,还有利于塑造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来,本人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课文学习。在语文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反对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观点,认为这样不是语文课而是电脑课,认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能完成。笔者所上的这一节《阿房宫赋》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被称为"诗人之赋",既有赋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以精当的议论借古讽今,表现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教学步骤分为“诵读”和“研读”两大步。A、诵读。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诵,此课件由教师在网上搜集大量能表现阿房宫特点的古画、摄影、连环画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十面埋伏》古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文章翻译、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开头的Flash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整篇或分段进行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背诵(有画面、音乐,无朗诵)。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诵读竞赛中,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效果良好。B、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网上进行,即时在网络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本网站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本课的教学站点上。2、名著研读。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