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地位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爱莲说》是初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这是一篇老课文,一直以来,它都以其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在中学语文的课本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堂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二、展示教学目标:1、继续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领悟做人的道理。简析:前两个教学目标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标实际是一种暗示目标,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贯穿于整堂课中。“文以载道”,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所以,本课所涉及的问题,不管是在课文内容上,还是在知识的迁移上,都力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三、分析教学方法本学年我校较大规模地开展了“十五”省级课题《互动式教学研究》的活动,作为其子课题成员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充分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互动式学习理念。这种教学环境与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提问、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从而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我在设计本堂课时,主要是从这几方面着手的:1、本文就其外在形式来说,它是一篇古文,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古文的基本内容,但是,常规的学习古文的“单向灌输法”侧重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少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古文的技巧,所以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古文的技巧和能力。2、本课就其内容来讲,其重点在于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对于初一的小同学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教学中应注意讲清讲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在整堂课中通过分析文章告诉同学:“这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并不能有效地获得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首先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学生自己领会体悟物与志的关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训练时,从学生平时的作品入手,力求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在托物言志的特点上获得共识,最后,再让学生联系个人的情趣和爱好,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初步学会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的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四、展示教学过程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1、导入①展示多媒体画面:莲花图景、背景音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提问,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因为前人描写莲花的诗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外形、品质,但平时学生所注重的往往是描写莲花外形的诗句,而很少有意识的对其寓意进行思考。所以,他们在回答时,我可以通过简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其品质的探究兴趣,从而过渡到本文。接着,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目的: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2、提问答疑,自主探究(①教师范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②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③学生齐读并体会文章含义(④学生互相提问答疑疏通课文(⑤巩固训练,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句式特点、翻译,并适当插入已学过的古文字词,注意积累。初一的学生学古文,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仍然是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