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颤抖等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课前预习:1.学会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或地震中的故事。4.记下不懂的问题准备课上跟同学讨论。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引发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一幕幕感人画面还历历在目吧。据报道,在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救下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居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住了一块近500斤重的水泥板,当消防队员发现这位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死了,而她怀里的孩子却安然无恙,还在甜甜的睡梦中。了不起的母亲在危难之中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学习要求一(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和同桌交流不懂的问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做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颤抖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墟堪爆颤(2)交流汇报不理解的词。(3)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师过渡:读了课文后,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感受吧,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再一次去感受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二(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什么地方)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什么人)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在什么情况下),经过38小时(多长时间)的挖掘(做什么事),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结果)的故事。(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样的人?这是一对的父子。2.学生自学,师巡视做个别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填空: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抽学生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四、当堂训练1.区别组词。杉()混()墟()砾()爆()衫()棍()虚()乐()暴()2.小练笔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面,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只有14个7岁的小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五、学习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字词?是怎样理解和记忆的?六、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救父亲——————儿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