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曾店中学蔡丽娜白李(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诗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李白鲁郡。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歌朗诵要求:字音要读准、节奏要轻缓语调要轻扬、语气要沉郁(听读、配乐指名读、齐读)学习古诗的目的在于诵读,吟咏,而想要读好古诗,则要理解诗意。之前,大家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自学。赏析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暗。“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这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充满,“满洛城”,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名句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拓展延伸: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小结:全诗紧扣一个“闻”字,写出了作者闻笛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起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