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复兴——用残臂给孩子插上翅膀出生刚4个月时,马复兴被火烧伤,残臂无手的小复兴,从不愿见人。别的孩子6岁就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了,马复兴就用小嘴唇翻书,用心记内容,记笔画。他常常在自家院里用左脚蹬掉右脚的鞋子,用右脚的脚趾,先用小石头,后用小木棍,紧紧夹着写字。他的坚忍顽强,终于感动了家人。他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钟才寿,更是几次登门要他“读书,要学会养自己的本事”。老师不歧视他,一点一滴传授他知识,使他从小懂得知识的力量,懂得知识可以使人平等。那年,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他用好不容易借来的30元钱,买来复习资料,全身心准备高考。可是,当他满怀信心地去报名的时候,却因残疾的理由挡在了门外。当时,这个吃尽了苦头都没哭过的青年却哭了。他不停问自己――一个残疾人的知识,奉献给谁?一个残疾儿,拿什么回报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拿什么回报期盼自己20年的山村乡亲?1981年3月,县里一位领导来到乡里,给乡村干部建议:让22岁的马复兴学有所用,试试给小学代课。好多家长看到没有手的马复兴当老师,更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了,眼看着下麻尔村小学只剩下不到40名学生,就连他家正在上学的亲侄子,也被家里大人叫回家干农活了。许多人在背后议论他:“连手都没有,怎么教我的孩子学习?”这些话深深刺痛了马复兴的心。他默默下了狠心,开始每天坚持苦练教学本领。几个学生的家长,偷偷跑到学校想探个究竟。当他们躲在教室外面看马老师熟练写字、翻书时,他们放心地走了。在马复兴的努力下,如今村里适龄儿童没有一人失学。为了备课,马复兴要超常地付出,别人用半小时,他却需要好几个小时。翻一页书,他要借助两只断臂和嘴唇合力才能完成,刚把书翻开,当他去写字时书又合在一起,备一次课仅翻书一个动作他就得重复无数次。为了教学需要,马老师还练画画,学生们知道,马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付出很大努力。就是在这样的每一节课上,孩子们接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马老师的一腔深情、一双巧臂,为他们树立起了人生的航标!这两年,一直有短信从兰州发来:“敬爱的马老师,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就叫你一声爸爸吧!我从小没有了爸爸,是你一家人照顾我,教导我,改变了我……”发信人是2005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的沈振轩。他原是湟中县上五庄的苦孩子,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姐姐以及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的母亲靠着上西宁卖土豆、酸奶,含辛茹苦地支撑着家庭。马复兴和爱人赵玉花得知这一家人的窘困,很快把沈振轩姐弟俩接到自己家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新书包,送他们上学。上初中时,沈振轩和姐姐随母亲搬到西宁。谁知,他母亲根本供不起一个西宁的高中生。“如果您放心,就把孩子交给我,我们供他上学,行吗?”马复兴和爱人得知消息后,再次把沈振轩接到了家里,送他读汉东乡高中,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了3年,终于使小伙子顺利考进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