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了解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及匈奴的兴起。2、了解汉初和亲政策的背景和作用。3、掌握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原因及影响,学习他们为国忘家的高贵品质。4、掌握昭君出塞的史实,理解昭君出塞对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5、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温馨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要求:课本的导入框、大字、小字、插图、地图、历史资料、动脑筋、及课后的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都要看。请将问题的答案整理在课本上。)知识点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族生活在哪儿?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呢?他是怎样统一蒙古草原的?2、统一后的匈奴族生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点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3、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了吗?4、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原因、将领、简单经过、主要战役、影响?知识点三:昭君出塞5、昭君出塞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个皇帝在位?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6、昭君出塞带来了什么影响?【合作探究】1、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吗?(课本P78动脑筋)2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的《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课本P80动脑筋)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P81“思考与判断”)【归纳提升】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P79“动脑筋”)【疑点难点】:(谨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学习总结】(感悟收获):盘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知识,说说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写写自己的体会。【当堂达标】:(学以致用):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A.秦始皇B.冒顿单于C.呼韩邪单于D.成吉思汗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3、漠北战役发生的时间是()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一世纪中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4、昭君出塞发生在()A.汉元帝时期B.汉高祖统治时期C.汉文帝统治D.汉武帝统治时期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材料二:见右图材料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材料四: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事事毋得相欺相诈。(1)材料一中的“胡”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结合材料三、四,说说这件事有什么积极作用?6|看图分析:(课本P80活动与探究)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都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和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