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都德小说知识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之一。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交待时代背景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作用: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思想等。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法国战败。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了德国。背景:时代背景•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gěngzhuànwǔduóchéngqídǎogēboyàoshihǎosǒu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1.上学路上2.课前情景3.上课过程4.宣布下课最后一课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到“他那副大眼镜”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到完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心理活动。“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有什么不同平时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其他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戒尺有镇上的人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这些不同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第二课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其中的社会环境描写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4、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分析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找出相应语句并分析。例: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说一说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他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弗郎士心路历程:上学的上学的路上路上看到教室看到教室里的气氛里的气氛知道是最知道是最后一课后一课上最后上最后一课时一课时怕骂、怕骂、贪玩贪玩吃惊、诧吃惊、诧异异难过、难过、懊悔懊悔悲伤、悲伤、愤怒愤怒(幼稚)(幼稚)(成熟)(成熟)什么原因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对即将失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