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本课学习采用以景激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式,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让学生带着心中向往,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内容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学情分析这里的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所以在课堂中只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心”字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课前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就要放寒假了,如果爸爸妈妈想在寒假里带你去外地旅游,你最想去哪里?(自由发言)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我们一起学一学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1、多想什么意思?(特别想,非常想)2、他那么想去看看,到底要看什么?听老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二、识字。1、看拼音,轻声自由读这首诗,遇生字把它画下来,把它读得正确、流利。2、看汉字读课文,遇生字把它画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3、检查生字:同桌之间──开火车──组词领读──怎么记住它的。4、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三、再读课文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课件)四、生字书写1、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课件示两次撇的笔画。)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3、“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投影)五、作业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培养学生热爱京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北京风光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用“——”标出。2、小组合作读。小组长带领着同学们合作着学习,合作着读一读课文。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汇报合作情况。在刚才的学习中,谁能勇敢地告诉老师,你什么地方得到过同学的帮助?或你帮助过谁?都可以说说。4、指名读。谁来试试,能把这些字词读准。(告诉、能、走出、大山、北京城、升旗、仪式、壮观)5、范读。我多想读读这篇课文呀,你们欢迎吗?(老师范读)6、比读。谁敢跟老师比一比。其它同学仔细听,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读得是否有感情。7、小组赛读。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读得最认真,最有感情。二、感悟交流,探究内容。1、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点什么?联系我们开始学课文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想一想,现在读明白了吗?1)“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随机板书:大山里的孩子)2)北京城离大山里的孩子非常非常远。理解:遥远。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再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3)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