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员违纪案件透析*年,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认真迅速地查办各类违纪案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认真分析这些违纪案件的特点,探讨案发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对遏制和铲除党内腐败现象极有裨益。一、机关党员违纪案件的主要特点去年,市级机关共查处党员违纪案件27件,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案件居高不下(18件),占66.7%,且违纪金额越来越大,万元至10万元的案件9件,10万元以上的案件9件。二是处级以上干部比重较大(19人),占70.4%。三是错误性质严重。给予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处分的共15人,占55.6%;其中被判刑的10人,占37%。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虽是极少数,但绝对数增多,分布的范围广,党政机关有,执纪执法机关也有,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二、机关党员违纪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近几年市级机关违纪案件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社会因素,也有机关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因素透视一是体制上的弊端使一些人有空可钻。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有以权谋私或借权图利的心理,就不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看到,社会生活中权大于法、人治多于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家长制现象仍然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党内不仅出现了特殊党员,且出现了一些阿谀奉承、不讲原则、无视党纪国法、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他们严重破坏了党的纪律,破坏了党的声誉。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一些人难抵诱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日益增多,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随之进来,侵蚀我们党员队伍,产生不良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党风,诸如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投机诈骗等现象,对党内一些意志薄弱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不法分子也在党内寻找意志薄弱者作为他们的保护伞,许多党员干部因此被拉下水。第1页共5页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走“后门”不托“关系”或不请客送礼则办不成事的不良风气;一些早已绝迹的社会腐败现象也沉渣泛起。凡此种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健康心理,损害着党的肌体。近几年来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纪案件和道德方面腐化堕落的案件明显增多。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一些机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关注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倾心解决事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但往往疏于机关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贯彻不力,党员日常培养、交流、监督等工作滞后,致使部分人法纪意识淡漠,不知不觉中“犯事”。(二)自身原因剖析一是没有很好的解决“三观”问题。党员干部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才会有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才能真正做到自重、自警、自律,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双重考验,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慎用权。机关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就极容易目迷五色,走到邪路上去。市政法系统个别干部之所以会“知法犯法”,正说明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二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操守问题。党员应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然而,每个党员所处的环境和受的教育不同,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一样,具有的品德可能大相径庭。古人有道:“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有公心,必有公道”。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在党员的违纪案件中,不难找到因违纪者的品德不良而走向违纪甚至犯罪道路的例子。这些党员通常把错误观点和信念,如:“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四字”、“有钱就有一切”等当作人生信条,市级某机关3人进行嫖娼活动,受到治安警告、罚款和开除党籍处分正是明例。三、遏制机关党员违纪案件发生的对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继续抓好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当前在如何加大治本力度方面,从市级机关实际情况出发,突出第2页共5页如下几点。1.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抓好党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这是防止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