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是王安石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积极支持新法的推行。新法失败后,受到保守派的排斥和打击。晚年退居江苏润州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学习目标1.学习按程序安排说明的方法。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认识活板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及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讫再火令药熔•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面词语中的隶体字:蜡和纸灰()炀之()如砥()贮之()粘()燔土群从()用讫()huòyáng(dǐ)zhùniánfánzòngqì2.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答:本文以平实浅显的文字,介绍了毕升创造活板印刷术的有关情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3.全文可分几部分?答:全文共三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活板发明前雕板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说明活板的制作、使用方法以及有关事项。第三部分简要保绍毕升活字的下落。对照书下注解,自由翻译全文,不懂的可同位讨论.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5、用讫再火令药熔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先设一铁板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5.持就火炀之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三、阅读精解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第一部分中哪此语句表明雕板印刷的发展情况?答:“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皆为板本”2.写本部分内容用意何在?答:先介绍雕版印刷情况,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的不断发展情况,也为下面介绍活板印刷的优越性作了铺垫。阅读第二部分,完成下面各题1.本部分可分为几层,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答:分四层。第一层:(庆历中—又为活板)首先介绍毕升发明活板的时间和毕升的身份。第二层:(其法—则字平如砥)说明活板的制作方法。第三层:(若止印二三本—极为神速)说明活板印刷的功效。第四层:(常作二铁板—殊不沾污)交代有关活板的注意事项。2.这一部分行文上有何特点?答:抓住活板的“活”的特征,按程序依次说明,层次清晰,有条不紊3.第二层介绍活板制作过程是怎样的?答:先说明刻字,再说明排字,最后说明平字。4.第四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提示:(1)举例子。如: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2)列数字。如:每字有二十余印。(3)作比较。如:把“用木刻字”与“用燔土刻字”相比较,突出其优越性。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提示:从文章结构上说,与上文“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相照应;从内容上看,更加突出了毕升创造活板印刷的真实性,令人可信。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知识疏理•1.本文是一篇平实说明文。•2.采用程序说明事物。•3.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本课通假字有:“已”通“以”“止”通“只”“镕”通“熔”•5.本课一词多义的词有:“为”“已”“印”“火”“就”•6.本课重点词语:“为”“和”“冒”“砥”“就”“奇”“旋”“素”“兼”“讫”五、精典练习•1.本课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来看是一篇()语言风格的说明文。•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的顺序•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A.举例子B.作比较C.列数字D.打比方•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唐人尚未盛为之又为活板B.持就火炀之火烧令坚C.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D.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以手拂之平实DDABCD•5.判断正误:•(1)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上三个句中的“火”的意思各不相同。()•(2)“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与“不以木为之者”中的“为”意思不同。()•(3)“以备有重复者”中“者”可译为“……的情况”;“不以木为之者”中“者”可译为“……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