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设计20、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楚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从他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难点: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楚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的道理。一、课堂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上课之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生字。(多媒体出示生字------“长苹果”游戏)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1.师: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师:小兔子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3、师: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4、师: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样?(害怕)5、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教师相机解释“拔腿就跑”)6、他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子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7、教师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强调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2师: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了起来)2、师: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可以看出来?(小猴子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3、师:“咕咚”追他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么样?(非常害怕)4、教师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强调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句子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的重一点,调要拉长一点)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惊动了其他动物。这一下可热闹了。出示第四自然段。6、师:这一自然段中讲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这一自然段讲了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7、师:他们为什么要叫“快逃命啊!”(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他们了)8、师: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来追他们了,其他动物以为“咕咚”要来吃他们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师: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成为一个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插图3师: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2、师: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他拦住了大伙)3、师:你会做“拦”这个动作吗?野牛是怎样拦的?(学生通过演示理解)4、师:野牛拦住大象和大伙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回答)五、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4。师: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师:大伙是怎样知道真相的呢?(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1)木瓜为什么会掉下来?(木瓜熟透了)(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3、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他们都怎样呢?(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4、师:这里的“大伙”指谁?大伙为什么都笑了?5、师:这个时候,他们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子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盲目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