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低年级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近几年,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探出了一条路子,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同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主动地读书识字。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爱好,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语言、表情、动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更亲近、更密切,其次根据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这一特点,可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客人”等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接友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生。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学中悟。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而结果则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愿学、都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因为汉字是属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汉字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清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跃、跑”两组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和“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以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学生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满腔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乐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乐趣。一、关于识字教学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有一年级950个课内识字及不定量的课外识字作为基础,师生均觉轻松许多。可以这么认为,学生此时的识字能力已进入一个飞跃的时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看到一篇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结合课文的一定语境认读生字是一件非常迅速而又容易的事。那么,此时的识字难点是什么呢?重点又应该在哪儿呢?根据学生的识字规律,学生识字需要经历初步分化阶段──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但单独出示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抓联系这里主要指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汉字特定的造字规律(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不难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在初次学习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日后见到此生字时就会出现初学时的情景。如识字3中“长江涌”的“涌”,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可引导学生想象潮水汹涌的画面,牢固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日后可精确区分“通、蛹、勇”。2.辨细微就是要抓住每个字的重点难点笔画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辨别每一字的细微之处,并借助形畜化的教学,如产生联想、编故事或顺口溜等,帮助学生记忆,精确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如识字3中“我神州”的“神”,左边是“礻”字旁还是“衤”字旁,可编顺口溜加深印象:“神州大地一片好(只一点)。”3.解本义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字的含义,而汉字的诸多意义都是由其本义引申的。因此,让学生理解字的本义可以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如“州”,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贸然组词的话,就会出现“亚洲”“舟山”“周山”等词,教师往往歉意地告知学生:“不是这个‘州’。”这使教学进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继续吧,等于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