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当代水彩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水彩画看作是小品,仅将其当作色彩基础练习,或将简单的水墨技巧移植当成了水彩画民族化。这些观点 一直影响着水彩画的教学,现已显露出其对水彩画进展的不利影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关键词: 水彩画 弊端 技术 艺术 创作观水彩画传入我国已有 200 年的历史,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作为一门课程也将近 100 年历史了,它成为一个很普及的画种,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水彩画展又使得这一画种更显活跃。然而,与其他画种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仍存在着差距。长期以来在水彩画教学中,人们对水彩画的几个问题形成了固定的观点,现已渐渐露出弊端,近来正被一些水彩画家、水彩画老师怀疑。在此就过去人们在水彩画中几个习以为常的观点作一番重新审视。一、“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化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业。”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水彩画教材开篇都是这样介绍水彩画的特性的,学生们最初接触水彩画时,书本及老师们就向他们灌输这种观点。于是在他们今后的水彩画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基本上就是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作品面貌基本上是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大笔扫过纸面的“抒情曲”,画些诸如雨中树林、江南水乡一角、花卉静物之类的小品。在绝大多数的水彩画展里、水彩画集中我们所看到的无非是上述类型的小品画,据一些水彩画作者说此类小品容易出售,送个礼人家也喜爱,可谓“雅俗共赏”了。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来看,或者从平常水彩写生练笔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对水彩画的认识与练习或许有一些道理,它能让人们快捷地掌握一些水彩画技巧。但假如将此种观点作为一种教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许多水彩画作者长期以此观点作为他们的绘画指导思想,无形中给自己的绘画创作加了束缚,这就等于刚起步就先给自己戴上了金箍,先给自己画定一个小圈圈,然后在这个狭小的圈圈里作画,所以许多人始终满足于涂绘“轻快”的小品。其实,我们认真认真地分析国外水彩进展史上的各时期、各类型作品,就可以发现前辈大师及国外当代同行们的水彩画探究之路是很广的。例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丢勒,他的水彩画作品《一簇樱草》等,就画得很精细、工整,并略施以粉质,体现了北欧艺术家的严谨、理性。再如美国当代的现实主义绘画名家罗伯·俄尔多的水彩艺术探究,就常常绘制巨幅画面,在水彩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