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出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可逆关系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3、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初步规律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1、幻灯片;2、烧杯、水、直尺、激光、玻璃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播放影片: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你见过海市蜃楼的现象吗?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呢?有没有谁知道?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光的折射(因为很多学生对这个现象是非常感兴趣的,据我了解很多学生都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从海市蜃楼等奇观中找突破口,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6-7分钟交流讨论展开新知由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个实验。演示一:将一根筷子放在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在烧杯中加水,再从上往下看。你观察到什么呢?现在我把筷子换成铅笔,是不是还有这种现象呢?再换成直尺,结果又怎样呢?为什么加入水之后,筷子、直尺等会折了呢?是不是真的折了?请你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作出回答。演示二:将一束激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光进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画出光路图,解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解释“三学生:加入水后,筷子变弯了。学生观察结果。学生:会通过实验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带着疑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26-28分钟线”“两角”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光的反射现象与反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光的折射是否与光的反射一样遵循什么规律呢?(过渡)演示三: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每一次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2、如果光线垂直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如何?3、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重复上面两步。根据上述的结论,请你模仿光的反射定律“三线”“两角”的关系来描述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凡是在空气中的角为大。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的。请你用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分析。小结:当光线从点p经过水中进入人眼中,人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以为是从P’点发出,与没有水时P点发出光线的效果是一样的,几乎所有的发光点发出的光线都发生了折射,形成向上弯曲虚像。渔民叉鱼时,为什么总是要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清澈见底的游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深度要浅,这是为什么?动画展示:看不见的硬币在水的作用下变得可见。小结:这些都是由于光折射引起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