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周书香时间课题6、《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特写的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课件。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1997年中国的南海边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是啊,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激情万丈,那么,假如我们是记者,目击了这一历史场景,怎样将我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更多的人呢?小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稿2、提出问题复习(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3、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二:解题1、“不列颠尼亚”指什么?(英国一艘皇家游轮)2、别了,“不列颠尼亚”指什么?(表面:告别接载英国王子和末任港督的游轮。实际:宣告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三:认识什么是特写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四:检查预习1、读准课文的字音。2、字词解释3、练习册1、2五、快速浏览本文正文有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第1段)2、主体(2—10段)3、结语(最后1段)五、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第一场景:(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场景:(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场景:(第八自然段)降英国米字旗升中国国旗,举行中国香港交接仪式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四场景:(第十自然段)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搭载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六、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七、拓展延伸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八、小结: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对新闻类教学有了一点深切的体会,因为在教学中,不但不应忽视,反而应有所侧重和。要做的首先就是争取通过“别了,不列颠尼亚”,让学生真正了解新闻体裁的作用和价值。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