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授课者:上官心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本课主要包括:1、怎样鉴赏具象艺术2、具象艺术的意义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结合上一课知识,使学生完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教学重点: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作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教学难点:1、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具象作品的塑造有何意义及影响2、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区别于摄影教具与学具:PPT、教科书;笔记本、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欣赏、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具象艺术的特点和功能,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具象艺术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什么?我们本节课来学习如何鉴赏具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意义。二、讲授新课快速找到书本上具象艺术一课有关如何鉴赏具象艺术和艺术特点的内容,阅读后思考回答以下内容:1、如何鉴赏具象艺术?2、具象艺术的意义是什么?(一)如何鉴赏具象艺术1、肖像作品与主题性作品①通过刚刚阅读书本的内容,提问学生:1、什么是肖像作品?2、什么是主题性作品?②展示PPT:出示《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蒙娜丽莎》、《血衣》、《石工》、《王时敏像》,请学生说出其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并分析分类出五幅图中的肖像作品与主题性作品。其中《阿尔诺非尼夫妇像》、《王时敏像》其特征只存在于一个人或几个人中,要求作品集中传达出“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就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传神”或“气韵”;而《血衣》、《石工》中的人物形象则是集合和抽取了众多人的特征后塑造出来的。所以前两幅是肖像作品,后两幅是主题性作品。而《蒙娜丽莎》既是蒙娜丽莎本人的形象又是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表,因此,它既是肖像作品又是主题性作品。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具象艺术的特征,其中一特征就是典型性,那么典型性具体是指什么呢?典型性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展示《血衣》王式廓提问学生看到这幅作品时联想出来的故事?《血衣》是王式廓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体现了控诉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的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自己对艺术形象强烈鲜明的感受,对人物造型的准确的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达到认识和表现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展示《石工》在主题性创作中,如果没有典型环境的塑造就烘托不出当时的气氛,没有典型形象的刻画,我们就看不到画中的感人情节,注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刻画,才得以将人物形象描绘的鲜活而有血有肉。让人们通过观看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受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气氛,从中得到启迪、教育并得到美的享受。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和描写才能完成。(二)、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美术鉴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一件作品的价值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要看是否对社会有着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