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说课稿苓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对于《春夜喜雨》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说课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是这样要求的:1、了解诗歌的样式,理解诗歌的意思,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诵读古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3、了解常用的表现手法,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背诵80首古诗词。二、说教材《春夜喜雨》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比较探究课《诗词八首》中收集的一首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斑斓春色。《诗词八首》中的这八首诗词都和描述春天有关。而《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因而被誉为“诗史”。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旨和思想感情。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赏析、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3.在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诗歌丰富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的高雅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旨,赏析、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对照比较诗歌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意蕴。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思维很活跃。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课外资料,知识面很宽,所以本课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生本教学。遗憾的是对二中这一班的学生,我了解的好不够,在师生习惯配合方面可能缺少默契。五、说教法学法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我力求做到:1反复诵读、品味诗境。2、精要探究,启迪思想。3、感染熏陶、教诗育人。六、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猜成语、读成语,要求紧扣“诗情画意”来赏析古诗。〈二〉、整体通读,把握大意1、请学生先认真地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尝试着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试着说一说。2、这首诗的后面还有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比较一下,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明确:本文是一首五言律师。〈三〉、分步精读品悟诗蕴1、精读《春夜喜雨》分读节奏、读画意、读诗情三步,在读中完成诗歌品析。2、参照学习、领悟诗歌不同意蕴分两步:先简要归纳一下本诗的表现的手法,再对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体悟不同的诗歌意蕴和意趣。〈四〉、形象再创,赏析升华由雨及人谈奉献,教育学生树立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实现教诗育人。〈五〉、结课归纳,拓展作业总结: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今后让我们的古诗学习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在诗海中走得更远,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两个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四的第2小题。2、课后搜集描写“春雨”的好词佳句,摘抄在你的积累本上。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