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拜桂霞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在学生中不产生枯燥之感,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的典型特点和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目标:1、读顺课文,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诗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描摹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分析归纳、质疑探究等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复印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李白《早发白帝城》的故事导入课文。)二、读通课文,感知美景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圈点勾画2、学生推荐朗读,读后师生评点交流三、读懂课文感受美景1、参照课下注释,再次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4人一小组,每人轮流译一句的方式疏通课文意思,勾画难懂的字词或句子。2、补充并强调一些重要的的文言词语和句子。3、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三峡的美丽景色的?四、精读课文,赏析美景1、学生赏景,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2、你最喜欢作者笔下哪些三峡的景象?说说喜欢他什么样的特点?3、作者是如何安排写景顺序的?(学生探究、讨论交流)4、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巫峡长”和“泪沾裳”?5、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6、展示资料现代作家刘大杰的《巴东三峡》一文中写到:“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的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7、明确答案(略)五、课堂总结(略)六、布置作业(1分钟)1、以自己熟悉的一处名胜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山水游记。2、背诵并默写《三峡》。九、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