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列子》共八卷,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也有人认为,《列子》一书并非列御寇所作,可能是后人假托的。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返回biànyúcāngtāngshúweìzhì•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重点字词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以为去离日中正午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重点字词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孰谁汝你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对于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有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内容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3.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两小儿辩日•早晨中午•近大车盖盘盂小远•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活动构想:假如孔子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这个故事又会怎样呢?语文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1.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读了这个故事,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