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如玉,待价而沽——《论语》一则赏析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这章记录了孔子和子贡之间关于贤者待时而动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因为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正如古人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美好的事物只有被懂得它的人们认可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同样,优秀的人才只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才有可能发挥他的作用。古有伊尹、姜太公、诸葛亮,他们都是贤人,但起初伊尹耕田、姜太公钓鱼、诸葛亮躬耕南阳,都是默默无闻;直到后来伊尹遇到商汤,姜太公遇到文王,诸葛亮遇到刘备,各自遇到真正的“伯乐”,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见,这些难得的“千里马”不是甘心躬耕归隐,只是认为知音难遇,知己难求,只有真正遇到明主,才甘愿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由此也看出,孔子这样的一代贤者,也同样存有一份期待圣主明君赏识的求仕之心。另外,这里以美玉隐喻志存高远的君子,后世人们常以温润质洁的美玉指品行美好之人,概始于此。那么,我们可否是一块待价而沽的美玉呢?或者,我们能否成为那慧眼识玉的伯乐式的用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