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手拉手健康园,促进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交界处,在校生源构成复杂,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民工子弟,逐年增多,全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一些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足,关心不够,以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使学生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每学期新入学的流动插班学生,不同经历使他们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相对较多。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作为学校心育工作的负责人,我结合黑龙江省心育课题子课题《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创建了进乡小学手拉手健康园,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探索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拓展心育主阵地的途径,促进了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及全体任课教师为组员的心理教育工作小组,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学校还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年度规划,并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改进完善,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有序顺利开展。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过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对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心理教育理论培训。首先选派教师参加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观摩省、市、区级赛课,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心育能力的提高。其次,每学期,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1-2次,组织进行了《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开展心育工作。我校坚持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经验交流。所有教师将这学期中自己的所得,成功之处进行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形成记载。同时,难以解决开展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都在会上大家共同商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我校手拉手健康园的建立我们还将为教师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在职业成长方面,接纳自己的角色、学会生涯规划;在人际关系方面,学会换位思考;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学会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从而悟出生活的哲理、找到工作的技巧、体味到人际相融的快乐。三、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以来,我校班主任坚持上好每月一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班队会,课题由班主任自己制定,结合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人格特点,进行教育纠正。采用讨论、咨询、讲授的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确引导。这学期开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各班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由班主任教师承担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为了保证活动质量,由我校兼职心理教师根据省读本内容及学生实际状况,为每班精心制定了活动课授课计划,就如何上好活动课进行了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将手拉手健康园的理念传递给每个学生,我们的学校就是手拉手健康园,在这个学园、乐园里,有了心里话,同学们可以到手拉手小屋去倾诉;有了困难说出来,大手(老师)、小手们(同学们)都会帮你出主意;当别人有了烦恼,请伸出你热情的小手帮帮他。通过近两个月的活动,发现学生们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内容,活动促进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师生关系逐渐融洽,孩子们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少学生有意识地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交流、释放,为心理健康咨询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以课堂作为主渠道,做好心育渗透。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这就要求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科学地渗透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