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甬”谁认识这个字?(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别称)加个“力”字底就成了)—勇气的“勇”。板书勇气,勇气两个字需要写的有力!勇气是一种怎样的气概?(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谁能用勇气说句话?2、补充课题《花的勇气》,齐读课题。3、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花怎么会有勇气?)是啊!花怎么会有勇气呢?维也纳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之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冯骥才先生去踏四月的访维也纳,用心感受风雨中的花的勇气。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翻开书:(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什么事?(2)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3)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写上自己的体会。2、检查预习情况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词语找出来了,谁能读准它们?吕滥厘憾刷明媚泛滥扒开拨开露面铺满齐刷刷当天夜里傲然挺立砰然一震3、那课文写了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去维也纳旅游时,看到了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感悟到了生命。二、细品课文,触摸情感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先后看到了哪几个景象?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上下文,试着填一填这些问题。出示:“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是,感到,因为;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砰然一震2、面对这作者看到的三个画面,他感受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去细细欣赏,去发现花的勇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出示:感悟)3、感悟交流(1)感悟“失望”。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失望?生找句子再出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寂寞的。”齐读这句话,你从哪读出了作者的失望?A、寂寞是什么意思?(无聊、孤独)它的反义词是什么?——热闹。是啊!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花也会寂寞吗?(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作者的寂寞之情)用心品读,我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看到的景象,更读懂了作者的心情。(2)此时失望的我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不可。”(生读句子)A、乏味是什么意思?(单调、无味、没意思)B、泛滥是什么意思?(指草多的成灾,绿色令人讨厌)泛滥一词你体会到什么?(作者爱花不喜欢草)C、他说的这句话中,还有哪也表现出他很爱花?(你能用“非···不可”说句话吗?)语气真坚定!(3)感悟“吃惊”。后来我由失望的心情一下子转到了——吃惊,为什么呢?找出吃惊的原因。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冒出来······”A、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句子)B、此时,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刻,你什么心情?(惊讶、吃惊、开心、欣喜若狂、、、)C、再看看,这句话有什么特点?他是从花的哪些方面来写的?(颜色、外形、数量)D、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从哪看出来的?(这么、这么、这么)E、标点符号有什么特色吗?(分号、顿号、感叹号、省略号)你知道为什么这么用吗?(同是写花的特点用分号,举例用顿号,语气强烈用感叹号,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F、你能在省略的地方加点话吗?接上前面的句子说一说。(到那时候这里将变得五彩缤纷)G、写的这么精彩、这么奇特、这么美丽的句子,我们怎么不再读一遍呢?(齐读这句话)(4)感受“遗憾”与“惊奇”接着,作者为什么遗憾,又为什么惊奇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7自然段,哪些词有感情、有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他最期望什么呢?A、他最期望什么?(花能冒出来)B、可是,现在的天气怎么样啊?板书:冷雨凉风从第几段知道的?(生读句子)是啊!冷雨伴着凉风,我们人类都不想出门,更何况那些娇嫩的小花呢!我心想它们一定(),一定(),一定()。我就要离开维也纳了,这次看不到小花,真是有点——遗憾!C、谁能把我遗憾时说的话读一读?读出这种遗憾。壮观什么意思?为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