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哈尔滨市巴彦县高级中学段春梅一、课题界定: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历史的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寄去历史智慧,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研究目标1、通过对本校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调查、观察、分析、等途径,寻找并归因造成历史课低效的因素。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共识,形成有效教学的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实践这种教学观,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效益。3、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动和促进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三、研究内容1.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2.高中历史的有效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四、解决的策略1、明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按照教材来制订,而要依据课程历史标准,准确把握地理内容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情感与价值观的内涵,并以此来处理教材。如讲授“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可以这样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辩论,主题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全球意识。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这三维目标,在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中得到有效的升华。2、要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把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在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学习《百家争鸣》时,设计问题:请用百家争鸣时期某一家学派的观点,就现实生活中“乱拉大小便”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发言,儒家:“不要在这里拉了,怎么还在这里拉呢?这样会污染环境。”道家:“拉吧,这里的环境污染了,反正我住山上。”法家:“此地禁止乱拉大小便,违者罚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优化,依靠优化,教学效益得以提高。3、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学生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新课改也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合作意识与能力也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是必要的。我根据班级学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在《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中,我提出几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来化解危机?结合材料(投影)对比当前经济危机下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何异同?罗斯福的新政“新”在何处?新政有何作用和影响?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又结合了时事,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吃的饱”,又能满足部分优秀生“吃得好”,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难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