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孩子们介绍了鱼、黄牛、燕子尾巴各自的功用,介绍了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课文采用童话故事形式叙述,富有童趣,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生动易懂,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课文中会认读的字里有一些没有注音,是继《咕咚》课文关于识字学习安排的延续。运用形声字知识、结合生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画等方式方法猜字识字,是孩子们课外阅读常用到的一些识字方法,要扎实培养。3.课后练习:“说说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既是提取文字信息、了解词句意思和说话的一个训练,又是有助于学生感悟主题的一个练习,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安排在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4.课文是连环画式课文,通过空行和插图,将图画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了,这就为学生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情分析:1.虽然是进入第8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3.通过一上课文《小蜗牛》和本单元课文《咕咚》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运用形声字知识、结合生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画等方式方法猜字识字经验,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展开教学。4.学生提取文字信息、了解词句意思和说话能力以及感悟主题的能力刚刚步入学习阶段,是他们的学习难点。教学中要设计好学习阶梯,选择合适的手段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读音和意思,说说是怎样猜的;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壁虎找了谁借尾巴,最后结果怎么样,知道鱼、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壁虎利用断尾巴逃生和尾巴能再生的特点。/wxo3.认识偏旁户字头、车字旁,能正确认读“壁”等12个生字新词。4.能正确读写“捉”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正确认读“壁”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捉”等7个生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壁虎找了谁借尾巴,最后结果怎么样,知道鱼、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壁虎尾巴能再生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壁”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捉”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课文PPT,课后练习PPT。学生:每人一套“壁”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棉花姑娘》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会消灭不同的害虫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咕咚》懂得了不能道听途说、要眼见为实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的课文,它又会让我们学习到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这篇课文题目。1.老师板书题目:21小壁虎借尾巴(“壁”注音)2.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壁”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提问: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谁的故事呢?(预设:小壁虎。)讲他干什么的故事呢?(预设:讲他借尾巴的故事。)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小壁虎为什么会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了,最后借的结果怎么样呢?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又懂得了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一)复习猜读字音的方法。提问: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咕咚》时,我们遇到了一些没有注音的生字,我们是利用什么猜出它们的读音,然后通过组词和学习课文了解到意思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