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莲叶青青教学要求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3、学习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三、检查读书效果。1、出示生字卡,练读。2、分自然段读课文。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反馈学习情况。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六、小结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1、学习课文第2段。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2、学习课文第3段。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3、学习课文第4段。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7莲叶青青下大工夫爱惜莲叶守、欣、喜让、欣赏祖母分享快乐倒贴茶水乐于助人剪叶治疮念念有词教学反思:18、萧山杨梅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二、质疑解难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介绍“萧山杨梅”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1)组词:籍()()初()()阅()()兼()()(2)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惬意:满意,称心,舒服。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2、整理图书吃杨梅。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