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目前,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致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内心所有的情感只好隐藏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发展,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辅导和教育手段等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上产生矛盾和斗争,会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不能只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也应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句话不只是用于对科学的探索,也指对事业的执着,对理想的奋斗,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我,在与学生朝夕相伴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困难生是多么渴望找到一种自信的支点。案例:我是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学老师,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几年里,让我深刻体会到学困生问题的多样性。比如我曾教过的两位学生——小陈、小李,他们刚入初中时,成绩排在班里的未尾,根据他们的情况,我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特长着手,用激励的方法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极积性。在我与小陈的交谈中,发现他喜欢打篮球,为了满足他的爱好,我让他做班里的体育委员,并组建班级篮球队,经常与外班举行篮球友谊赛,这样不但管住了这个捣蛋的学生,还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小李喜欢画画,但绘画水平不高,有点涂鸦的感觉。有一次我轻描淡写地对他说了一句——有绘画天赋。随之他信以为真,几次将自己的涂鸦之作给我“欣赏”。为了培养他的兴趣,我让他做宣传委员,负责班里的黑板报,刚开始全校的板报评比,他所出的板报基本上排在各班之尾。而我每次都将评比的结果收藏起来,然后再用一个自编的评比成绩在全班宣布,每次宣布时都比上一次有一点进步,刚开始时班里的同学有点纳闷,慢慢地大家认可了他,并主动去帮助他,小李的信心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到初二时,小陈的成绩在班里进步了13名,小李的成绩更是进到班里第12名。进入初三后,我又让小陈做班里的纪律委员兼化学科代表,小李做语文科代表兼班里的宣传委员。初三毕业,小陈和小李都双双考上了本县的重点高中。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在读的大学生了。小陈和小李由班级的末尾排名学困生到成绩进步到考上县重点高中到考上大学,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给予他们鼓励和自信。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进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实现自己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要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与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